


2025年10月6日-19日,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、杭州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“汉语桥”科技赋能 文明互鉴-智能制造类来华团组项目顺利举行。来自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的20名师生,跨越山海,走进北京与杭州,开启了一场融汇古今、连接中外的科技与文化之旅。本次项目的核心“智能制造类”,精准切入了时代发展的脉搏。在杭州职业技术大学的课堂与企业里,学员们不仅学习中文,更触摸到人工智能、机器人技术如何在中国从概念走向车间、赋能现实。
10月16日上午,在杭州职业技术大学121会议室举行了结营仪式。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楼晓春、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执行院长Benjamin Creutzfeldt、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带队Isaak Kerstin、王春雨,国际处、信息工程学院、特种设备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。结营仪式上回顾了学员们在中国的难忘旅程。
副校长楼晓春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执行院长Benjamin Creutzfeldt分别致辞。楼晓春表示,学员们既是科技的探索者,也是文化的传播者。希望他们当好文化的使者,用心传递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中国故事。Benjamin Creutzfeldt在线发来视频致辞,他欣喜地看到,德国的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模式在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得到了创造性的借鉴与发展,为年轻人铺设通往未来智能制造的职业道路。Isaak Kerstin老师代表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及全体师生,向杭职大致以衷心感谢,感谢杭职大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。她表示,两周时间里,学生们不仅游览了诸多美景、提升了汉语水平,更深入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,收获满满。项目负责人刘博寄语学员们,通过中文这把“金钥匙”,插上语言的“翅膀”,开启探索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大门。
自2021年以来,我校已累计举办线上线下“汉语桥”项目4项,吸引了超过10余个国家的上千名学员参与。
运河之水,奔流不息,象征着文明的活力与传承。而今日由“汉语桥”铸就的这座“心桥”,它是一粒种子,在德国青年心中生根发芽;是一束火花,点燃了对中华文明持久探索的热情。当这些青年回到莱茵河畔,带走的不仅是知识见闻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理解与友谊纽带。它照亮了一条通往明天的道路:一条不同文明和谐共处、不同国家合作共赢、全球青年携手共进的道路。这束由科技与文明共同点燃的光芒,正由这些年轻的筑桥者们,带向世界,薪火相传,照亮一个更加可期的明天。